29年淬火成钢,打出上万把铁器——
“80后”铁匠张闯的锻打人生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实习生 向思强
在长沙县高桥镇锦绣社区一家不起眼的打铁铺里,“叮叮当当”的锤击声每日不停。今年44岁的“80后”打铁师傅张闯,从学徒到成长为一方名匠,已经坚守了29年。他用布满厚茧的双手锻打出上万把铁器,和淬火般的人生。
张闯,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在这古老行当里闯出了自己的路,让老技艺在新时代里继续发光发热。
血泡练成基本功
由于家中经济困难,张闯初中毕业后主动放弃学业,决定学一门手艺傍身。因祖上曾有打铁的传统,他独自前往岳阳市平江县,正式拜师学艺。
张闯回忆,那时的日子,是用血泡和汗水垒起来的。师傅拿小锤,他抡大锤——一把三四公斤重的铁锤,把他手心磨得全是血泡。熔铁时火星四溅,衣服、鞋子被烫出密密麻麻的洞。“一个月起码烧坏两件衣服,从来没穿过好的。”他说。
张闯每天从早忙到晚,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其余时间都在练习锻打,观察师傅的操作,用心记住每一个细节。为了掌握好火候与力度,张闯不知锤坏了多少铁块,手臂经常酸痛得抬不起来,但这些困难都没能阻止他追求进步的脚步。经过3年时间,他终于掌握了传统打铁的核心技艺。
好刀自有人赏识
学成回到长沙后,张闯开了自己的打铁铺,主要经营刀具和农用工具。他发现不同地方的人对刀具需求不同,便开始根据客户反馈改进版型和工艺。
张闯做一把菜刀,要经历20多道工序,选料、夹钢、淬火、定型……其中最关键的是“手工清钢”和“淬火”——前者分离钢与铁,后者提升硬度。如今虽改用半机械半手工,但他对品质的要求始终没变。
“我的刀锋利、耐用,一把能用十几二十年,一个月磨一次就够。”张闯自豪地说。
尽管定价高于市场均价,但张闯的刀从不缺买家。“手艺决定价值。”他说,“我的刀砍骨不掉渣,切口平整。”不同用途的刀需用不同的钢,切片刀讲求持久锋利,砍刀更要韧性十足——这些都靠他一步步手工调整而来。
好手艺,自己会说话。凭着扎实工艺和诚信服务,张闯渐渐做出了名声,不少厨师和烹饪爱好者专程来找他订刀。
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
尽管张闯以自己的手艺为傲,但这个行业仍难免遭遇偏见。最让他难过的是这些看法曾影响到下一代——儿子在学校因为“爸爸是打铁的”而被同学议论。
“儿子上小学时,经常有同学说‘你爸爸是打铁的’。”张闯回忆道,“儿子那时还小,不懂分辨,渐渐变得自卑,甚至不愿意让同学知道我的职业。”
是妻子杨宇的一番话点醒了一家人:“不偷不抢,靠自己的手艺吃饭有什么丢人?爸爸一锤一锤打出来的刀,养活了我们一家人,这值得骄傲!”
2020年疫情期间,张闯尝试拍抖音,取名“刀刀王子”,没想到一条视频突然爆火,获得1958.3万的浏览量和12.6万的点赞。“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这门手艺。”张闯笑着说,老手艺不能丢,他会坚持打下去。
如今,张闯依旧每天清早生起火炉,举起铁锤。火星跳跃中,他眼神专注如初。那是一代匠人的坚守,更是一种从容生活的力量——千锤百炼,淬火成钢;匠心无悔,光阴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