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绽上海,一座城与一个奖的双向奔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9:56:00    

初夏的上海,百花争艳。这个五月,另有一种芬芳弥漫在全城。

今晚,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 32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15位梅花奖得主即将揭晓。从4月下旬以来,17场顶尖水平的演出、近2万名的观演观众、30余场导赏、直播和快闪活动,在沪上掀起了一股“梅花热”。台上倾情献演、绝技展示,台下彩声连连、掌声雷动,场外一票难求、互动频频……使这次评选活动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实现了上海这座城市与中国戏剧领域最高奖项的双向奔赴,产生的文化共鸣深远而持久。

此次终评是梅花奖创立42年来首次落地上海。上海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戏剧文化底蕴,是中国近代戏剧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专业的戏剧院团、剧场以及庞大的戏剧观众群体,也是重要的演艺大码头,面向世界的大舞台。去年全年,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票房收入51.7亿元,接待中外观众2545万人次。上海还有延续36年的另一个重量级戏剧奖——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享有“北梅南兰”的美誉。梅花奖此番落“沪”,为这片戏剧沃土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上海的戏剧舞台生态。正如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陈涌泉所言:“梅花奖在上海办,能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文化。”

此次参评剧目涵盖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除了人们熟悉的京剧、昆剧外,有北方的秦腔、曲剧、河北梆子、蒲剧,有南方的婺剧、锡剧、湘剧,还有柳子戏、台州乱弹这样很少出现在本地剧场里的“天下第一团”(稀有、濒危剧种)。同时,本届梅花奖还有多个创新——中国剧协首次向民营剧团开放申报通道;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剧团演员首次进入终评。

5月12日晚,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外出现了一个由祝贺花篮组成的“花海”,这天上演的是《我的台州乱弹——鲍陈热折子戏专场》,场内上座率超过了100%,有一些观众是站着看完全剧的。原来,鲍陈热和她所在的台州乱弹剧团共同“书写了历史”——作为民营院团的演员首次闯入梅花奖终评,这些花篮都来自浙江民营院团同行。而这一“零的突破”,也让全国许许多多民营院团备受鼓舞!

上海为梅花奖提供舞台,梅花奖在上海找到知音。得知梅花奖落地上海的消息,许多戏剧爱好者早早做好功课,赶赴这场“艺术盛宴”。17场演出的1.9万余张演出票销售火爆,显示了上海演艺市场的消费力和影响力。“叫好又叫座”,是业内人士对此次梅花奖终评展演的一致评价。小红书博主“低吟浅迴”就一口气看了16场参评演出,除了《婺剧折子戏》,其他都抢票成功,包括话剧《四世同堂》,第一时间买到了880元最好的座位。每看完一场,“低吟浅迴”就发布多张图片、视频,及剧目和演员的介绍、点评,得到的点赞数和评论数不断上升,最后集成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梅花宝典”,成为2025年5月的一段美好而珍贵的记录。

让戏剧融入生活,让大众共享艺术,是梅花奖展演的宗旨之一。本次展演每场都拿出30%的演出票作为公益票,以30-80元的低价出售,另外在陆家嘴CBD的快闪活动中,上海市剧协副主席顾坚核还代表组委会向劳模、基层官兵、医务工作者等“最可爱的人”赠送了700张观摩票。尽管有公益票和赠票,但展演的每场票房收入依然高于上海同类演出的平均票房水平。

此次梅花奖终评展演,还成为文旅商体展融合的一个范例。“梅花绽放在上海” 商圈快闪展在上海多地举办,打造“全城有戏”的浓厚氛围,让“五一”期间来上海的中外游客感受到了独特魅力。“为一个剧奔赴一座城”的观众也不在少数。5月10日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的《婺剧折子戏》,几乎一半观众都来自浙江金华。在其他演出场次中,也有不少来自院团家乡的戏迷赶到上海为喜爱的演员捧场、鼓劲,他们除了买票看戏,还要吃住行,再玩上几天,间接拉动了消费。还有的省市借展演推广当地文旅,如湘剧《夫人如见》演出现场,“秒变”长沙文旅推介会,深受欢迎。

今晚,我们将见证“梅花”在申城绽放,见证坚守舞台的优秀演员获得至高荣誉,见证梅花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一艺术盛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不仅将戏剧之美播洒到城市的四面八方,还让“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深入人心,更是加快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写照。期待上海未来能与全国乃至全球戏剧艺术有更多精彩互动,推动“亚洲演艺之都”不断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