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妈祖”走出国门 在35个国家和地区试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8:14:00    

央视新闻

7月26日,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以中国海上守护神“妈祖”命名的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正式发布,构建了包含多灾种预警的全球早期预警服务网络,向世界分享中国早期预警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

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发布

这次发布的智能体,融合了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人工智能灾害实时监测分析模型等工具,技术内核贯穿灾害早期预警全流程,能够快速部署、高效运行。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 冯磊:它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第一,灾害的评估和分析,一个国家经常发生的灾害是多少,灾害点在什么地方。第二,关于监测预警,我们利用了中国风云卫星,可以全球进行卫星监测,并且把这些数据融入我们的数值预报当中。通过数值预报和中国气象局的“风清”大模型,向全球提供监测预报的服务,提升各国的预报能力。第三,预警发布,有了预报能力之后,怎么让老百姓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且第一时间知道该做什么工作。第四,中国气象局已经全面推广并且得到世界好评的递进式服务,高级别“叫应”,把它做成语料,能够快速让各个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直接形成本国的气象灾害预案制度标准,使得它的制度建设能够快速提高。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气象局向蒙古国和吉布提捐赠了预警智能体,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灾害预警能力。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 席列斯特·绍罗:我对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抱有很大期待。目前,全球过半国家仍缺乏完善的预警系统,我们对此表示全力支持,这种创新模式正在加速全球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进程。

针对不同城市

提供细分领域应急策略

这个智能体已经在实际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得到应用,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城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这几份文件,就是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针对前几天台风的影响,给澳门做出的分析报告,其中既有天气预测,也有轻轨运行等细分领域的应急策略。

上海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刘皓波: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数据条件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比如像城市内涝、城市大风、城市健康、城市旅游等7个场景,可以提供打包式的服务给对方。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因为它的数据条件不一样,所以我们还是采用一国一策、一城一策的策略,我们在提供工具的同时,根据数据条件做了一个分类。

面向三类用户 支持互动问答

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能够提供多灾种监测工具和预报应用分析工具,智能化生成灾情快报,生成分角色、分灾种的防御指引和应急方案,并支持互动问答。智能体包含面向气象部门的电脑端、面向政府部门的平板端和面向大众的手机端。

广泛试用 功能不断迭代升级

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已经在全球多国开始试用,目前试用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有35个,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功能也正不断迭代升级。

研发人员介绍,在多国试用过程中,这一工具经过多次升级,从单纯的软件系统,成为软硬件结合的智能体。

大屏幕上国旗前边的数字,就代表该国自试用以来激活使用的次数。上个月,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国际培训班在上海开班,来自约旦、乍得、毛里求斯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一同培训交流。

这套智能体在巴基斯坦的应用,让当地预测效率大幅提高,结合了本地数据的预警信息,也让气象预报与减灾预警几乎实现随时更新。

巴基斯坦气象局 迪尔达尔·卡兹米博士:这个新的预警工具箱系统非常出色,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天气现象的机会。它通过不同的天气预报模型和卫星监测,在点击一下鼠标后就能为巴基斯坦地区提供天气信息。借助这个系统,我们可以预测极端天气现象,并为公众发布天气警报,以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

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受捐赠的蒙古国和吉布提两国代表也期待预警智能体能够更快投入使用,减少他们在灾害中的损失。

原稿点击: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妈祖”走出国门 在35个国家和地区试用-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