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如何以生态环境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8 21:24:00    

人民网成都7月8日电 (朱虹、实习生王雨欣)西昌市是全国闻名的阳光康养旅居目的地,也是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97%以上。

今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西昌市委副书记杨雪峰介绍了西昌如何以生态环境保护赋能高质量发展,通过实践不断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杨雪峰说,在攻坚治污方面,西昌主要聚焦3个重点。在控源截污方面,建成了5座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厂(站),像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及医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也接连投产达效。在围绕“双碳”目标方面,完成了全省首个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西昌钒钛园区还在加速推进省级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在风险防范方面,完成了长江黄河土壤风险管控区试点建设,优先监管地块基本完成土壤污染管控。通过一系列精准治污的组合拳,全面保障了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多年高于97%,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保100%,土壤安全防线也持续筑牢。

在修复生态方面,同样也是多点发力。流域治理上,推动先行立法出台了《邛海保护条例》,投入50多亿元完成生态搬迁超万户并建成了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让邛海成功入选联合国湿地保护项目示范点、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在“绿化西昌”推进中,全市保持林地面积达266万亩,森林覆盖率突破51%。城乡融合也在加速破题,建成了口袋公园30个,海绵城市面积达24.75平方公里,“小组微生”等建设改造农村土坯房大砖房超万户。正因如此,西昌先后入围省级海绵城市示范市、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黄水塘村还入选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示范区。

再看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工业向“绿”升级,钒钛、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崛起,36家高新技术企业、1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汇聚成链,西昌钒钛园区跻身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农业向“精”发力,建成省级园区4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达31个。文旅向“深”融合,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获评全国 “十大魅力打卡之城”,2024年还荣登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17位。

如今的西昌市,连续4年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争先进位,还入选全省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市。绿色已成为西昌市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这座城市持续以生态为底色、创新为引擎,奋力谱写产业优、生态好、生活富、文化兴的现代化美丽西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