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汉服“五一”假期火爆西安 老板娘:一天只睡三小时 还得忙着学英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14:31:00    

在西安钟楼前一位摄影师在指导顾客摆拍照的姿势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陕西报道

“你们是预约过了还是直接过来的?”“我觉得这个适合你。”“这个帽子如果要戴,得摆直,不能朝后面仰过去那样戴,那样不好看。”虽然亲朋好友都来店里帮忙,但王敏依旧是店里那个最忙的人。

王敏是山东曹县人,在西安经营着一家汉服店,店面没有在西安最核心景区的周边,用王敏的话来说“有点偏”,但这并不影响店里的生意,为了接待大量前来体验汉服妆造的游客,她前一天只睡了三个多小时。

5月2日午后,西安骄阳似火,当天上午,西安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但火热的不止天气,还有王敏的汉服店。

店内人头攒动,王敏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她喜欢汉服也懂汉服,什么样的顾客适合什么样的妆造,妆造之外又适合搭配什么样的饰品,这对王敏来说都是信手拈来。

位于西安广济街地铁站附近的汉服店是王敏在西安开的第二家店,平日里客流是四五十人,到了假期,客流翻了一番多,到达一百多人。

“昨天干到了凌晨三点半,睡的时候都四点零几分了,今天七点半就起来了。”王敏说,客人从店里离开不代表他们的工作结束,“客人穿过的衣服我们都要清洗,还要重新搭配,头饰、假发等饰品,我们都要去重新梳理。”

一位来自希腊的游客正在化妆

店里的顾客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不少外国游客。在王敏的店里,一位来自希腊的女孩正在化妆,她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服饰,在大街上看到许多人都在穿,觉得很漂亮,所以也想体验一下。

王敏告诉记者,这两年外国游客越来越多,自己也在尝试着学英语,但是目前也只是会一两句,“大多时候还是靠翻译软件,不过我是真的想学一下英语,这样交流起来会更加方便。”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王敏的店在一个汉服妆造店面比较集中的区域,但在众多店面中,王敏的店是最为热闹的。为何王敏的汉服店最火爆?除了自身经营方面的原因,王敏猜测可能与曹县有关,曹县汉服协会驻西安办事处不仅设在王敏的店内,同样王敏的店也是曹县汉服之都直营店。

2024年春节,一条马面裙的爆火让山东曹县成为远近闻名的“汉服之都”。2024年,曹县汉服销售额12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相当于每两件国产汉服中,就有一件来自曹县。

“据我自己对西安汉服市场的观察和了解,西安市场上70%的汉服都来自曹县。”王敏表示。

王敏正在整理店内的服装

据了解,目前,曹县汉服企业发展到2753家,网店15405个,汉服线下体验店224家,汉服从业者接近10万人,已形成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版权保护、裁剪打版、绣花印花、辅料辅具、展演展示、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呈现出迭代升级、裂变发展的势头。

王敏告诉记者,曹县做汉服是有基础的,“此前我们那戏服产业非常兴旺,但随着汉服热的兴起,我们也及时转型。”2020年,由于演出活动减少,曹县大量演出服生产商迅速转型,开始大批量生产汉服;2021年、2022年随着曹县出圈的影响,汉服产业在曹县越做越大;2023年文旅市场升温,休闲经济膨胀,加速了曹县汉服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年汉服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2024年新春伊始,马面裙的爆火再度将曹县送上舆论场的“热搜”,2024年全年,曹县汉服线上加线下共计销售120亿元。

除了对市场风向敏感,曹县汉服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政策的支持,“让我说就是我们当地政府也非常给力,从各方面支持我们做大做强汉服产业,支持我们到西安这种城市创业。”王敏表示。

为推动汉服产业做大做强,曹县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进行了扶持

据了解,为推动汉服产业做大做强,曹县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进行了扶持。在产业资源集聚方面,打造了e裳小镇·数字经济产业园、有爱共创直播基地等园区,实现汉服加工产业集约节约发展。同时,与知名高校、行业协会等加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109名设计大师、工美大师及2900名在校生,每年可提供原创设计文稿9800件以上。

目前,曹县原创汉服加工企业占比超过90%,汉服从业者接近10万人,完全做到了5公里以内的产业集群化(即染色、剪裁到成衣在五公里以内的范围就可以完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品牌孵化体系,具有十分强大的生产能力。曹县汉服店铺涵盖所有主流电商平台,某电商平台大数据显示,曹县的汉服电商不仅多而且强,全国汉服销售排名前2000家网店中,就有1200家来自曹县,其平台前100名汉服店铺一半以上在曹县,其中前15名曹县占据2/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