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全省法院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6703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08:32:00    

6月30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10个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袁学红表示,劳动人事争议看似是“小案件”,却关乎民生“大权益”,全省法院始终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作为民生工程予以建设。依法公正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024年,全省法院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6703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全省法院受理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呈现增长趋势。2024年度,全省法院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6703件,审结15285件。

2025年1月至6月,全省法院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0646件。

全省法院始终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始终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攻坚克难,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坚持贯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并重理念,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出发点,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落脚点,公正高效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妥善化解劳动人事争议。

全省三级法院设有专业审判庭

为提升专业化审判能力,全省三级法院均设有专门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专业审判庭或合议庭,如官渡区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五华区北门法庭、大理市古城法庭等。

同时,部分法院在仲裁机构、职工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在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时,人民法院注重选取具有工会法律、劳动人事争议等专业背景的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基层法院积极推动劳动人事争议小额诉讼程序、督促程序的适用,并加强与调解、仲裁程序的对接,及时高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统一案件裁判尺度、标准

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涉及法律规范较多,司法政策性强,对各级法院在实质化解该类纠纷能力上提出了新要求。

全省法院定期举行法官执业素能培训班,通过对司法解释理解适用解读、案例研讨、疑难问题解析、新类型案件审理思路探析等方式,提升法官的审判业务素质和审判能力。省高院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法答网解答、劳动人事争议实务问答,以及定期对下巡回指导等方式加强对下指导,统一案件裁判尺度和标准,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审判的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2023至2024年,全省法院发出司法建议45份

2023至2024年度,全省法院向用人单位、行业协会、行政主管部门等发出司法建议45份。

该批司法建议书聚焦劳动纠纷化解中痛点堵点典型问题,涵盖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以及住建、人社、农村农业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从源头上研判分析了同类劳动纠纷多发易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解决路径和方法。人民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得到了被建议单位的及时回复和解决路径的回应,体现了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初步形成了多元联动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的工作格局。

法院+工会+人社实质化解劳动争议案件

近年来,全省法院坚持劳动人事争议的实质化解,主动延伸司法服务,持续加强与人社、工会、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协同推进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化解工作。

2024年度,全省法院委托工会组织在线调解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821件,调解成功4192件,调解成功率为86.95%。

2024年度,各级人社调解组织接收法院诉前委派调解案件802件,调解成功794件,调解成功率99%。

全省各级法院会同同级工会、人社、工商联等到当地企业就地开展法治讲座,发放用工风险提示、用工法律体检自查表等,提供企业用工咨询、风险评估、出具法律意见等服务,督促指导企业依法合规运营、合法用工。会同工会协调推进“一函两书”工作,为工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建议书或意见书进行法律论证咨询。

开通讨薪绿色通道

下一步,全省法院将不断加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判指导,扎实有效推进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不断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加大对下指导,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审判质效,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同时,全省法院将将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多元实质化解工作。

练就“金刚钻”,持续优化审判工作机制,突出实质解纷。省高院将进一步加大全省法院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队伍建设和审判组织建设,加大法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法官业务素养,提升办案质效。全省法院将继续秉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的理念,创新优化审判工作机制,开通讨薪绿色通道,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做好案件实质化解和事后回访调研工作,既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注重维护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努力寻求劳动者权益与用人单位利益的最佳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如我在诉”的意识高效公正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以高质量司法护航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小切口”,持续关注新型频发案件,凸显良性指引。云南法院将及时关注频发的新类型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等重点领域、农民工、女性职工、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重点群体,通过法律宣传、制定规范指引等方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新型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解决示范和指引效应。积极推动特殊领域劳动保障权益法律政策完善,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劳动者理性依法维权,更好地实现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化解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打出“组合拳”,全链条助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预防调处化解,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全省法院将坚持主动延伸司法服务,持续加强与人社、工会、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协同、社会参与、司法助推”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大格局,畅通诉调对接机制,后续将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同堂培训机制,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专项培训,锻造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提升共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全省将关口前移,加强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构建“法院+N”的联动模式,建立劳动人事争议矛盾预警和协商协调化解机制,从源头预防或化解潜在劳动人事争议,加强制发司法建议书、协同协作推进“一函两书”,推动解决劳动者权益保障重点难点问题。做好“抓前端、治未病”工作,将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

开屏新闻记者 柏立诚 通讯员 杨曌 摄影报道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