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为加强教育与科技的协同布局,把统筹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望历史,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在教育、科技、人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大国崛起往往也与教育兴盛、科技发展、人才涌现息息相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耦合、互为支撑。
首先,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以高等教育为龙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高质量学科教育、科学研究,才能筑牢各学科各领域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基础;也只有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贯通联动的育人模式,才能为科技创新持续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其次,科技是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和持续动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能够为教育理论创新、内容更新、实践变革注入新的资源和动力,更好以前瞻性的科技创新方向引导重点领域国家战略人才、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最后,人才是教育发展、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根本源泉。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与民族的竞争力。
但也要看到,当前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循环不畅,亟待融合。教育发展存在基础薄弱、创新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产教融合不充分、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科技事业发展中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人才培养存在教育与社会和时代需求有所脱节、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短板。三者之间尚未充分贯通起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学科线性分割和人才培养单一模式未能彻底转变,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国家战略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及卓越工程师的需求仍有差距。要深刻认识到,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机制,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竞争愈加激烈的态势,必须充分理解认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逻辑和内在规律,将三者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协同推进,构建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的良好生态,放大1+1+1>3的综合效应、叠加效应、协同效应,持续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建强高等教育这个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必须紧跟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高校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75.5%、75.6%、56.5%,足见高等教育对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承担使命、筑牢基础,高等教育要在更加适应社会变革、紧贴战略需求、服务强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治理体系,打破学科界限与壁垒,更好地统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近年来,许多“双一流”高校以优势学科建设为引领整合全校优势资源,构建多种学科门类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形成卓有成效的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持续造就国家领军人才,成为立足主阵地培养人才队伍、更好适应创新发展的重要做法。
聚焦重点人才培养这个关键任务打造发展生力军。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三者统一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和人才培养这个关键要务。人才培养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工程。其中,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当前,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要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富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潜力,是我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在围绕科技制高点展开国际竞争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据相关统计,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承担了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牵头负责了20%以上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因此,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在全局上努力为青年人才构筑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培养、选拔、使用体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通过优厚的经济支持、合理的考评机制以及贴心的服务保障,使青年人才能够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聚焦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个重要抓手提升融合效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以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教育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才活力。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在资源配置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前沿,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的精准对接、高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在评价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以科学公正、合理多元为标准,建立分类评价、协同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多种评价机制有机衔接、综合发力的评价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在管理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围绕一体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打破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管理边界和壁垒,形成科学系统、高效协调的管理体系。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冯颜利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