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市场最高规格文件推出 《住房租赁条例》传递六大信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22:5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据新华社,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

《条例》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住房租赁关系,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条例》共7章50条,主要规定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明确总体要求、规范出租承租活动、规范住房租赁企业行为、规范经纪机构行为、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等。

贝壳研究院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租房人口已接近2.6亿,2025年有望突破3亿大关。这一庞大的租房人口基础为房屋租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中国房屋租赁市场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2025年-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为7.5%。其中,住宅租赁服务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60%。

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自监管部门于2016年首次提出“购租并举”以来,对租赁市场的支持和规范政策便不断推出,市场也逐渐走向有序、规范。但与此同时,租赁市场也存在一些老问题和新挑战,市场主体参差不齐、经营服务不尽规范、租住品质差强人意等现象时有发生。

此次推出的《住房租赁条例》,内容丰富、全面,并以最高的规格推出,被认为是住房租赁领域的里程碑文件。结合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其传递出的六个信号不容忽视。

第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正加速构建。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此后,“租购并举”作为一项基本住房制度,开始被频繁提及。

2024年7月21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该项制度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

相比住房销售市场,租赁市场的体量较小,发展相对缓慢,在制度建设上相对滞后。作为住房租赁领域最高级别的管理文件,《住房租赁条例》自2020年9月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今,经过充分酝酿、认真修改完善,《条例》正式出台,既是我国健全住房租赁法治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建立购租并举住房制度、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进程正在加速。

第二、剑指存量时代。住房租赁市场的蓬勃发展,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迈过供需平衡点、步入存量时代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部分城市、区域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现象,存量时代特征更加明显。

对此,《条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如鼓励居民家庭将自有房源用于租赁,支持企业盘活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办公用房、自持商品住房等用于租赁,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此举对于消化存量房屋也有着积极意义。

第三、稳定住房租赁关系是核心。稳定租赁关系是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易居研究院指出,过去几年,租赁市场曾出现暴雷事件、押金克扣、居住环境较差等乱象,不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租赁关系,更难以构建公平、透明、有效的租赁市场。

对此,《条例》对出租方、承租方、平台等的行为均有规定,能够有效地维护住房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从而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租赁关系。

第四、更好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价格是供需关系的体现,也是市场变化的晴雨表。随着租赁市场体量的扩大,租金作为价格杠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条例》明确,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住房租金监测机制,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内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住房的租金水平信息。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做法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掌握租赁市场的热度变化,从而更加精准地对市场进行政策调节。

第五、市场将加速优胜劣汰。近些年,租赁市场快速发展,并进行了多轮洗牌,但总体来看,市场主体仍然参差不齐,并导致服务水准不一。同时,由于市场主体的分散性,导致违法成本低、监管难度大。

对此,《条例》分别对住房租赁企业和经纪机构进行规范,并明确,“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租赁市场将进入“机构化运营、品质化升级、金融化助力” 的新阶段,58安居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点城市租金房价比升至2.17%,核心城市优质租赁资产投资回报率接近5年定存利率,大量长期资本正在不断进入。未来5年,能够整合政策资源、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企业将成为市场主导者。

第六、租购同权仍待强化。作为租赁关系中的弱势一方,《条例》在保障承租人合法权益方面有诸多规定,如明确租赁双方权利义务、规范租金押金收取、保障租客优先购买权和续租权等。但在租购同权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强化。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部分城市已推行租购同权政策,但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租房者与购房者仍存在差距。对此,《条例》并未作出较为细化的规定。不过,租赁市场相对分散,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推进租购同权,也需因城施策。未来各地在出台“地方版”文件的过程中,有望对此进行有针对性地安排。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