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严佳敏/文 卢春阳/图
开栏语
高考在即,高三学子们即将面临未来的大学的选择,四川众多的“宝藏”高校等你PICK,它们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孕育着众多“西南之最”“全国之最”。
即日起,四川日报全媒体 “打卡四川高校之最” 系列报道正式启航。我们将携手高校师生与记者,带您走进这些“宝藏”高校,在货币金融博物馆感受“钱”的变化,在小麦研究所守护基因“密码”,在烹饪教室品尝世间“百味”……

货币厅
始建于1998年、占地约1800平方米、收藏2万余件藏品……近日,川观新闻记者探访西南地区高校唯一的货币金融类博物馆——坐落于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的货币金融博物馆,这座由四大展厅构成的专题博物馆,突出金融学科特征、展现西部地区特色,用每一枚钱币、每一张票据,诉说着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故事。

中国古代钱币部分展区
踏上弘远楼二楼的阶梯,“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博物馆”几个字映入眼帘,左手边就是整个博物馆的展区。
博物馆主任尚元告诉记者,博物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的货币与金融陈列研究室,2003年在光华校区建立货币证券博物馆,2015年建成新馆搬迁至柳林校区,并更名为货币金融博物馆。

汉兴钱(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造币生产线投产铜板点线画
在第一个展厅货币厅,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货币依照时间顺序排开,担任博物馆讲解员两年多的2023级金融学本科生吴彦泓对每件藏品如数家珍:最早从一般等价物中抽离为货币的海贝、代表古代仿制贝的最高表现形式的包金铜贝、我国古钱币史上最轻贱的小钱董卓五铢、因缺铜而诞生的宋代铁钱、篆刻瘦金体的崇宁重宝、A4纸大小的大明通行宝钞、民国的银元和法币、新中国发行的各套纸币、世界各地的纸币……“每一件藏品都沉淀着一个时代,货币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的历史进程。”

证券厅
“证券对我国来说是舶来品,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被动传入我国的。”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货币厅里侧的证券厅,记者见到了不同时期的股票、债券和保险,每一份展品都是金融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清朝发行的股票,见证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挣扎;民国时期的各种债券,反映当时动荡社会下的经济秩序与融资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类保险,彰显经济腾飞背后的漫漫求索和攻坚克难。

光华大学建筑公债票

川汉铁路股票
来到熔铸经济、金融历史文化信息的专题厅,各式各样的契约和古代度量衡令人眼花缭乱,尚元表示,专题厅是举办多样主题、各种特展的专设空间,博物馆不定期和其他高校、博物馆合作,为参观者带来精彩、丰富的主题展。
在开放式的反假币厅,人民币印制、识别和防伪的知识“干货”满满。

反假币厅
“参观货币金融博物馆既是每一名西财学子的入学第一课,也是不少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场所。”博物馆馆员赵丹举例介绍,人文与艺术学院学生以藏品为创作元素设计服装、版画,旅游管理系学生从展陈和参观互动的角度编写调研报告,经济、金融专业学生学习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历史……“博物馆将在后期改造中,不断满足在校师生和校外参访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