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广州等多地市民反映,艳阳天午后走在大树下常遇“小雨”淋头,空气中还能闻到隐约的特殊气味。“晴空雨”从何而来?深晚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这并非雨水,而是蝉排泄形成的独特自然现象。

▲一片蝉声中,市民在街心公园玩乐。深圳晚报记者 刘畅 摄
网友戏称
夏日限定版“爽肤水”
近日,不少深圳市民遭遇了奇特的“天降甘霖”。家住莲花山公园附近的李先生向记者描述:“下午散步时明明艳阳高照,突然脖子一凉。起初以为是空调水,但附近没有高楼。抬头细看,树干上趴着几只蝉,叫声响亮,这才反应过来是它们在搞鬼!”

▲网友拍摄到蝉在树上排尿。 受访者供图
“徒步时,脸上忽然被滴了好几滴水,还以为是鸟粪或者是露珠,没想到是蝉尿!”网友郑女士也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出游时看到的现象。
深晚记者关注到,有不少网友幽默调侃:蝉尿是岭南夏日限定版爽肤水。有网友留言称,需撑伞防“蝉雨”。也有网友担心:蝉尿是否携带病菌?会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损害?
“蝉尿”本质
高效进食的副产品
“‘蝉尿’其实是蝉大量吸食树木汁液后排出的多余水分。”广州昆虫科普讲师苗永旺向深晚记者解释,蝉拥有刺吸式口器,形似一根细长的“针管”,能刺入树木枝干吮吸汁液。汁液进入蝉体内后,其中的营养物质被高效吸收,而剩余的大量水分和代谢废物则被迅速排出体外。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正高级工程师、省工程中心副主任林石狮进一步说明:市民所见的“蝉雨”,其实是蝉在持续吸食过程中,同步过滤排出的液体。林石狮还以蝴蝶为例说明这一自然现象。“蝴蝶在河边吸水时,同样也是边吸边排,为的是摄取水中微量矿物质,这与蝉的排泄原理类似。”
午后偏多
高峰期多只同时排泄
8月15日,记者来到莲花山公园,此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树上的蝉鸣此起彼伏,仿佛演奏一场音乐会。记者采访附近居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蝉尿如雨”似乎总是偏爱午后浓密的树荫。

▲网友拍摄到从天而降的“蝉尿”。 受访者供图
这背后又有什么原因呢?苗永旺指出,这与其取食行为在时空上的规律高度相关:浓密树荫是蝉理想的栖息取食环境,而一天之中,尤其在炎热的中午至午后,蝉的进食活动达到高峰,排泄量也随之激增。
林石狮则点明了另一关键因素——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为应对酷暑,更多蝉选择在午间集群吸食汁液以降温补能。“以往可能仅有零星几只蝉排泄,如今单棵树上可能聚集多只同时‘作业’,自然更易被察觉。”
别看蝉个头不大,排泄能力十分惊人。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蝉的排尿方式在昆虫界独树一帜,其喷射尿液的速度高达每秒3米,是大象排尿速度的3倍。
其实无害
如同天然过滤水
“蝉尿”是否对人体有危害?针对市民关心的健康问题,两位专家均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这个不会。”苗永旺强调,蝉的食物主要来源树木汁液。排出的液体“可以理解为一种天然的、成分相对单纯的过滤水”,对市民健康无害。
林石狮进一步解析其成分:蝉的排泄物主要是水分与植物汁液,仅含微量的尿素或含氮代谢废物。基本没有危害,可视为经过生物过滤的天然液体,不会引发过敏或健康风险。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蝉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其独特的排泄行为,都在自然循环中扮演着角色。苗永旺表示,蝉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物质循环,为鸟类等天敌提供食物来源。林石狮则表示,“蝉尿如雨”本质上是一个有趣且无害的自然现象,提醒着我们身边生物世界的奇妙与活力,让城市生活增添几分“野趣”。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实习生 练佩琳